目前比較好的污泥處理處置方式,就是利用污泥制作建材加以利用,很多是采用污泥焚燒灰來制作建材,但這種方式需要單獨建焚燒爐,且有機成分未被有效利用,所以污泥干化后直接制作建材的方式就成為了主要趨勢,那污泥為什么要做干化處理呢?干化處理方式有哪些?下面固廢處理公司就為大家做詳細介紹,以供大家參考。
污泥做干化處理的原因與目的
1、干化處理的原因
?。?)污泥初始含水率較高:污泥含水率在經過固液分離后,含水率一般在80%左右,部分污泥含水率可能高達90%,所以必須要進行干化處理。
?。?)未干化的污泥體積較大:沒有干化的污泥,體積較大,不利于存放和運輸,干化后的污泥體積重量可以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干化處理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
?。?)政策要求:受政策或者地方性法規的限制,高含水的污泥可能不可以直接堆放,相關的污泥運輸都需要資質,對污泥的要求更加嚴格。
2、干化的目的
污泥干化處理可以實現污泥的四化處理目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具體目標為:
?。?)減量化目標:降低儲存、運輸成本,減少廢物總量(1噸80%含水率的污泥減量到223kg)。
?。?)穩定化目標:利于儲存、運輸、形態不改變、接續后道處理工藝(含水率從80%降到10-20%)。
?。?)無害化目標:殺滅病毒、細菌,杜絕二次污染(將污泥溫度維持在65℃以上30分鐘)。
?。?)資源化目標:熱值利用、重金屬回收、建材利用、林用等。
常用污泥干化處理方式
1、機械干化
機械干化方式中,帶式、離心式等常規脫水方式處理后污泥含水率仍高達70%~85%,無法滿足污泥入爐焚燒的要求。所以在污泥焚燒廠,通常采用隔膜壓濾方式。隔膜壓濾干化工藝將污泥經過加藥調質,通過攪拌處理使污泥與藥劑充分反應,并將污泥含水率調理為95%~97%,隨后通過輸送泵送入隔膜壓濾機內,過濾壓榨后可將污泥含水率降至50~60%。但同時,隔膜壓濾干化工藝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
?。?)自動卸泥裝置有待完善,目前需借助人工卸料,自動化程度較低;
?。?)污泥調質過程中往往需要添加無機化學藥劑,包括三氯化鐵、硫酸鐵、生石灰等,對鍋爐尾部受熱面腐蝕具有較大的影響;
?。?)對污泥來源的適應性較差,一旦運行過程中污泥來源變化,雜質增多,則會出現需重新調質、壓濾效果不佳、濾布破損等問題。
2、熱力干化
污泥熱力干化,是指通過加熱污泥,使其中的水分蒸發,從而實現污泥含水率降低的過程。相對于機械干化,熱力干化可使污泥含水率降至更低的程度,原因在于單純的機械方式只能從污泥中去除自由水和間隙水,熱干法通過消耗熱量,可去除表面粘附水和水合水。市面上熱力干化工藝主要包括流化床干化工藝、槳葉式干化工藝、轉鼓式干化工藝和盤式干化工藝等,其中應用范圍更廣、可靠性更高的是圓盤式干化工藝。
3、低溫干化
低溫污泥干化技術是一種通過低溫干化系統產生的干熱空氣在系統內循環流動對污泥進行干化的處理技術。低溫污泥干化技術通常采用電力作為輸入能源,部分可采用熱水、煙氣等余熱資源。
相比于熱力干化,低溫干化技術因干化過程溫度較低,可大大降低臭氣的產生,改善工作環境。相比于機械干化,低溫干化技術調節污泥含水率的范圍更廣,可將污泥干化至10%含水率,調節靈活性更好。
但是低溫干化技術耗電量較大,根據測算,每度電可脫除4公斤水,1噸濕污泥含水率從80%干化至40%,則耗電量約166度電。因此,低溫干化技術由于能耗較高,不適合用電緊張、產泥量大的污水處理廠,更適合產泥量少、電能豐富、價格便宜地區。
關于污泥為什么要做干化處理,以及常用的干化處理方式,以上就是固廢處理公司為大家介紹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泉州市佐世智能機械有限公司作為固廢處理處理技術的研發、設計、設備制造企業,主營各種固廢的處理以及處理技術和設備的出售,包括污泥的處理以及污泥陶粒生產線的整套設備輸出,如有需要可以在我們的網站留言,或者撥打客服電話進行詳細咨詢。